“冥想”怎么就半岛综合体育入口成为了硅谷热潮?

2024-07-18 03:32:5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即便你是死忠谷粉,用过 Google 所有(包括已经被砍掉)的产品——如果你不是这家公司员工的话,可能也从来没见过下面这个 logo。

  这个 logo 的背后,其实是硅谷巨头 Google 内部一个小社团,名字叫做 gPause。命名方式和 Google 其他产品类似,但 pause 的意思是“暂停”。

  gPause 旨在帮助员工获得“正念”,达到情绪放松、工作减压等目的。Google 员工通过这个社团分享他们的正念经验,推荐相关方面的丛书和帮助冥想或放松身心的 app,以及解答其他同事的关于正念的问题。

  正念又是个什么东西?它最初来自于佛教的禅修,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不限宗教信仰,更为广泛的心理健康疗法。正念的英文名叫做mindfulness,直观地讲就是通过冥想(meditation)等方式清楚、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心理状态,但不陷入到这种心理状态中。

  每天或每隔几天,当会议不断、电子邮件爆炸的时候,停下来,呼吸,直面并审视自己的状态,却又不被其所摆布。通过这种方式,许多 Google 员工获得了他们的正念,排解了压力,能够以更高的客观效率和主观积极性重新投入到工作当中——这不但是为了员工自己好,对于维持公司的正常高效运转也颇有帮助。

  其实也挺搞笑的:都说硅谷的高端人士喜欢叫自己 hacker,没想到当它们工作压力大了,连自己的神经都敢 hack……

  前几年,陈一鸣从 Google 离职,出了一本和课程同名的书。现在的他,已经成了一名职业禅师,靠卖书、冥想课、付费演讲,以及2000年加入 Google 获得的巨额股权回报维生。他的座右铭:Joy is when you are in deep sit.

  位于伦敦市主教街的“苍鹭塔”是英国首都最高的建筑物之一。而在这座高楼景色卓越的三十层上,坐落着 Salesforce 为员工设立的冥想间。员工可以在这间房间里进行冥想,或者只是为了逃避办公室里的压力,来这里静修一小会也可以。因此,任何人在房间里都不得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。

  遵照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马克·贝尼奥夫(Marc Benioff) 的意愿,Salesforce 在旧金山总部等全球较大的办公室里都设有冥想室。

  贝尼奥夫本身就是一位佛和禅修爱好者,1999年从甲骨文离职后,先是去了夏威夷进行正念训练,发现不够过瘾,于是跟一位朋友直接飞去了印度,拜访了许多的印度教静修处,接受大师的教诲。这一趟大师之旅过后,他“带着对自己,对互联网行业,特别是对‘软件即服务’(SaaS) 更清晰的认识”[1]回到了旧金山。

  (不但成就了苹果创始人乔布斯,居然还能在 SaaS 这么具体的领域给贝尼奥夫提供指导……印度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。)

  他说,禅修让他获得了一种初学者的心态,让他可以改进管理风格,加强倾听。这种心态告诉他我退后一步,这样我才能创造出我想要的,而非过去已有的东西。 我知道未来不等于过去。 我知道我必须处在当下。“

  如果说贝尼奥夫是硅谷处在冥想的最高段位,那么“PayPal 黑帮”成员之一,杰克·多西 (Jack Dorsey) 可能不同意。毕竟,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,就是去缅甸久负盛名的苦修所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内观久坐苦修 (Vipassana)。

  和内观久坐相比,科技公司的“每天冥想五分钟”简直是请客吃饭。多西采取的这种苦修方式,要求他“消除对于快感的渴望,直面痛苦”。

  他去的是缅甸的 Dhamma Mahimã,这是一座免费的苦修所,位于曼德勒省的山城彬乌伦。多西分得一间只有床和厕所的小屋,苦修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必须呆在里面,不能读书、写字、与他人说话,即便打饭时也不能发生眼神交流。

  他必须在早上四点起床,然后进行长达17个小时的内观久坐训练,长时间双腿盘坐,每天只有45分钟休息的时间——以走路的方式。晚上九点,他就要躺在床上直到明天四点,循环往复。他还去到了洞穴里打坐,出来后数了全身有117个蚊子包。

  他的手机只在拍照时打开, 用来检测心率的 Apple Watch 也必须保持飞行模式。就在这间小屋里,这位 Twitter 的创始人兼 CEO 从2017年圣诞节一直苦修到2018新年之后。现在,他晚上睡觉的心率可以保持在40BPM以下。

  曾几何时,中国的科技人士去加州拜访,在硅谷公司里看到沐浴间、午休房和母婴室感到很神奇,把这种公司文化带回了自己的公司;而现在,苹果、微软Twitter、Salesforce、Google、LinkedIn、雅虎、思科等硅谷和美国知名科技公司,都在贯彻冥想的潮流。

  上面这段不是我在冥想时候想到的,而是事实。来自于美国卫生部的数据[2]显示:2012年全美成年(下同)冥想者总量大约1300万人,占成年总人口的4.1%(同年瑜伽修道者的比例是9.5%);而截至2017年,冥想者的比例翻了两倍还多,达到了14.2%,只比瑜伽修道者低0.1个百分点。

  这份报告将瑜伽瑜伽教练网站查询、冥想和这种定义为“补充医疗方法”(complimentary health approach)。报告指出,“在2012年,瑜伽和受欢迎程度相仿,之后才是冥想半岛体育,排在第三;然而到了2017年,冥想的普及程度已经超过,第二大补充医疗方法”。

  权威市调机构益普索的调研显示,美国瑜伽产业每年的产值高达168亿美元……冥想是否也有如此大的市场机遇?还是说,这种修行更像是多西那样,应该从简,而非入奢?

  数据可视化服务 Quid 统计[3],从2012到2016年之间,仅仅在冥想/正念领域就有142家新公司成立,子领域包括冥想辅助 app、实体店和社交网络等,总融资规模超过了2.6亿美元!

  创始人 Yunha Kim 曾经是斯坦福 MBA 学生,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决定辍学创业。她的公司成功从 YC 毕业,还在2017年上过 ABC 的著名创业类节目《创智赢家》(Shark Tank)。截至去年年底,Simple Habit 用户量已经接近300万,平均每周新增3万注册。公司目前已经完成三轮融资,总计1,260万美元。

  但如果从融资的维度来看,Calm 无疑才是冥想/正念类创业公司里的龙头老大,已经完成了四轮总计1.16亿美元的融资,估值10亿美元,正式加入独角兽行列。Calm 的投资方包括德太投资成长基金、Insight Venture Partners、AngelList 等。

  Calm 算是 Simple Habit 的老前辈和模仿对象,app 内置了大量帮助冥想、睡眠的内容和功能,包括超过100节冥想指导、舒缓心情的背景音乐、睡前故事,以及“世界级冥想大师”制作的高端课程等等,用户可以支付$60年费,或者$400(!)成为终身会员。

  另一家冥想/正念领域的知名创业公司是Headspace,和前面两家公司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大同小异,目前已完成 B 轮,融资总额7,520万美元,估值目前未知(A 轮估值2.5亿美元)。其他同类公司还有 Happify Health、Grokkar 等。

  算上这些头部的 app,到应用商城里随便一搜,正经的冥想/正念类 app 至少有50个。看来,热衷正念、灵修的并不仅仅是嬉皮士。现在,冥想,以及“冥想创业”,已经成了一股真正的硅谷热潮。

  你看,过去硅谷科技公司发明了茫茫多的 app,前仆后继地争夺你的时间和注意力,摧残你的心智……忙到以至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都不够用了。

搜索